力拔山兮气盖世
——2017年中考古诗文阅读展台:江苏连云港卷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8~12题。
项王军壁垓下①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。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,项王乃大惊曰:“汉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!”项王则夜起,饮帐中。有美人名虞,常幸从;骏马名骓,常骑之。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!时不利兮骓不逝!骓不逝兮可奈何!虞兮虞兮奈若何!”歌数阕,美人和之。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。
项王渡淮,骑能属者百余人耳。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。乌江亭长舣船待,谓项王曰:“江东虽小,地方千里,众数十万人,亦足王也。愿大王急渡。今独臣有船,汉军至,无以渡。”项王笑曰:“天之亡我,我何渡为!且籍②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纵彼不言,籍独不愧于心乎?”
(节选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
【注】①垓下:古地名,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内。②籍:项籍,字羽。
8.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。
力拔山兮气盖世
虞兮虞兮奈若何
众数十万人,亦足王也
天之亡我,我何渡为
9.用斜线(/)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,限两处。
项 王 泣 数 行 下 左 右 皆 泣 莫 能 仰 视
10.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。
(1)项王军壁垓下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。
(2)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
11.成语 从这段故事而来,形容四面受敌,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。
12.结合本文,谈谈你对项王这个人物的评价。
读卷印象:
在《史记》这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中,西楚霸王项羽是最为悲壮的英雄。和舜一样是“重瞳子”的项羽,“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”,却最终自刎乌江,结束了自己短暂而灿烂的一生,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悲凉。
在司马迁的心目中,项羽虽然失败了,仍旧是个英雄。司马迁把项羽的性格弱点和英雄气慨都一一写出,塑造出一个真实的、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。他是站在人性的角度来塑造项羽形象的。而在《项羽本纪》的最后,司马迁在“太史公曰”中则批评项羽“自矜功伐,奋其私智而不师古”,这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下的客观的断语。
虽说《项羽本纪》中的这段文字语言较为浅易,但对初三学生而言,还是有一定难度,加之阅读材料后缺少对疑难字词的必要注释,所以初三大多数学生阅读上面的节选有一定难度。几道题目中,最后一题要求结合文本评价项羽其人,更有难度,因为毕竟是有限的节选。选段写了两个场面,其一是项羽慷慨悲歌,其二是项羽拒绝东渡。我们分析其形象,应该从文本出发,就是从这两个场面中分析其内心情感。命题人提供的参考答案中,有些提法从文中是找不到依据的,如“他自我夸耀武功,逞一己私智,不效法古人……”。
2017年7月24日16时33分写于去南京的高铁上
参考答案:
8.盖:超过、胜过;若:你;王:称王、为王;亡:使…灭亡
9.项 王 泣 数 行 下/ 左 右 皆 泣/ 莫 能 仰 视
10.(1)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,兵少粮尽,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。(2)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,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?
11.四面楚歌
12.项王是一个悲剧英雄,他武功盖世却兵败垓下;他重情重义却最终失去美人和军队;他极具自尊,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,自刎乌江而不苟活。他自我夸耀武功,逞一己私智,不效法古人,错误判断形势,被围困垓下还用“时不利兮”‘天之亡我’作为借口,至死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用兵打仗的过错。
评论